忘了是誰說的,
所謂書的層次,
一種是讓你看完了覺得『這是本好差的書』;
一種讓你看完了覺得『有共鳴』;
另一種則會『引你更進一步地深思』,
龍應台的文字於我而言就是最後的那一種~
寫[幸福],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主題,
她是這麼說的:
『幸福就是,尋常的日子依舊。
..藥行就在街角,金鋪也黃澄澄地亮著。
..打開水龍頭,仍舊有清水流出來;
天黑了,路燈仍舊自動亮起。
..幸福就是,尋常的人兒依舊。
在晚餐的燈下,一樣的人坐在一樣的位子上,講一樣的話題。
..廚房裡一樣傳來炒飯的香味,客廳裡一樣響著聒噪的電視新聞。
..幸福就是,雖然有人正在城市的暗處飢餓,
有人正在房間裡舉起一把尖刀,
有人正在辦公室裡設計一個惡毒的圈套..
你仍舊能看見,在長途巴士站的長凳上,
一個嬰兒抱著母親豐滿的乳房用力吸吮..
兩個老人坐在水池邊依偎著看金魚,
..春天的木棉開出第一朵迫不及待的花,
..冬天的陽光照在你微微仰起的臉上。
幸福就是,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,
晚上又平平安安的回來了,
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,
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。』
寫[共生],關於手足間看似淡薄卻又濃厚的情感,
她是這麼說的:
『..我們不會跟好友一樣殷勤探問,
不會跟情人一樣常相廝磨,
不會跟夫婦一樣同船共渡。
所謂兄弟,
就是家常日子平淡過,
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、
各自作各自的抉擇和承受。
我們聚首,
通常不是為了彼此,而是為了父親或母親。
..有時候,我們問:母親也走了以後,
我們會不會,像風中轉蓬一樣,
各自滾向渺茫,
相忘於人生的荒漠?
然而,又不這麼簡單,
因為,..我們從彼此的容顏裡看得見當初。
..有一段初始的生命,全世界只有這幾個人知道,
譬如你的小名,或者,你在哪棵樹上折斷了手。
南美洲有一種樹,雨樹,
樹冠巨大圓滿如罩鐘,
從樹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30公尺之遙。
..兄弟,不是永不交叉的鐵軌,
倒向是同一株雨樹上的枝葉,
雖然隔開30公尺,但是同樹同根,
日開夜闔,
看同一場雨直直落地,
與樹雨共老,
挺好的。』
我還喜歡她寫的[花樹]、[同學會],
看著她寫父親而淚流。
不過怕是一篇摘不停的書摘,
也只能推薦至此~
值得看的好書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