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040069.JPG            

忍蛋跟把拔一起上台北幫馬麻搬家,順便在台北小住3天2夜。忍蛋家去逛了花博、到近在公司對面卻從沒
去過的華山藝文中心繞了一圈。這時候才發現,比起在板橋的日子,台北市中心的生活品質確實好多了。
寬敞的街道,隨處可得的美食、展覽。可惜這樣的生活品質在台北代價實在太昂貴。 

P1040084.JPG 

有了自己的家以後,才發現我們從來沒能把租屋處住成自己的所在;一家三口黏在一起的時候,才發現視
訊還是沒能充分模擬相處的感受。分隔兩地的日子裡,雖然把麻工作時可以有單身的衝勁、下班後可以有
空多找些教養忍蛋的資訊,不過在生活裡要這樣整合過分分隔的區塊,實在是事倍功半,“心“苦。

P1040116.JPG 

有同事說高雄好遠,南部又沒發展。工作機會少的確是的,但在工作有著落的情況下,高雄倒是一個很棒
的城市,不但展覽活動的量不減,參與起來質感更提升許多。生活在台北,每天忙著在點與點之間團團轉
,我常常連黃昏的落日都看不見,街道兩側的店面開了又關關了又開,從來也不是我駐足流連的地方。只
有夫妻兩個人的時候日子還很輕鬆愜意;多了孩子以後,我寧願拿流行眩目的五光十色來換和孩子相處的
悠然長夜。前些日子看了商周推薦好書“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“一文,說到“今天物質商品的用途,越來
越偏向社會或心理需求,而不再是純粹的物質需求。戰後那幾年,即使在最富裕的國家,民生必需品的供
給也很吃緊。但如今,消費性的商品與服務漸漸賦予我們身分、經驗、歸屬感,甚至生命的意義和前途有
望的感覺。...現在,應該重新定義富足...“

P1040128.JPG 

我想,除了複製大部份人的台北富足生活方程式,我們還可以創造另一種選項。在轉換工作的過程中,假
日我們已預先開始了將來的生活,我們都很喜歡新家離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很近,既有自己獨立的空間,
又可以想到就飛奔回自己熟悉的家的感覺,溫暖3倍。生活裡有了好心情,將來台北有什麼好玩的、新鮮
的,我們多的是揮灑不盡的好奇心可以不遠千里來參與。

P1040152.JPG 

生活的部份是如此,那工作的部份呢?
禮拜六晚上剛好轉到金馬獎頒奬實況轉播,看了一段徐立功領取終身成就獎的片段。很感動。他默默培養
了許多電影工作者,讓臥虎藏龍、橘子紅了、人間四月天等等這麼好的作品問世。不為幕前的風光,他數
十年如一日不改自己幕後一貫的熱忱。我認為工作最好的境界便是如此,清楚自己想做的,不斷保持自己
對工作的熱情,實現它,讓它更好,要把自己的熱情發揮在感動人上,不僅僅為了糊口而已。有雜誌寫到
80後的令人震撼的觀點:“很多人喜歡說他有1.20年的工作經驗,但那多半只是1.2年的經驗,重複拿來
用了1.20年而已!我不怕他們比我更行!“學如逆水行舟,何況退的速度還永遠比進的速度要飛快許多。
雖然重新的開始就必須面對未知的挑戰,然而若是將每一次的挑戰當作掌握一個探求自己的機會,這樣的
機會又未嘗不教人珍惜。

P1040176.JPG 
即將嘗試另一種形式的富足生活!再出發,預備go!

P1040237.JPG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